指点迷津,带你突破羽毛球技术阶段性瓶颈(上)
你是否常常苦恼:
打羽毛球好几年了,每周的打球频率也不算少,可水平就是不见提高,打来打去依然是中规中矩平淡无奇,有时还经常输给(自认为)比自己弱的对手。
是没有体能?
没有战术?
还是没有技巧?
可能会有这些原因,但绝不尽然。
客观而言,业余球友在学打羽毛球的过程中的确会遇到几个瓶颈期。应对时如果悟性较好并且练习得法,便可以突破瓶颈取得进步,反之则容易停滞不前,甚至退步。
下面,我们就业余球友所遇到的常见瓶颈做出详细分析:
对于这个问题,其实不用着急。只要动作规范、击球点准确,勤加练习,随着蹬转侧身、引拍、转体、挥拍、亮肘及小臂内旋等动作的日趋连贯流畅,慢慢就会发现高远球能打远了。
当然,连续打出高质量的高远球,需要以上动作一次次联合运用,也就离不开羽毛球专项力量训练:下肢力量、手臂力量、肩膀力量、腰腹核心力量等。
解惑

这是对回位意识和基础步法认知双重缺乏的表现。打完一拍后,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球在空中飞,而应及时回位准备迎击下一个来球,每一拍与下一拍的衔接都至关重要。
明白这个道理后,进行基础步法训练,就能结束被人打成“筛子”的尴尬局面。
解惑

失误在给你的动作亮红灯——你打球的动作太大了。
有高人说:菜鸟用大臂打球,好手用小臂打球,高手用手指打球”。场上击球动作越大,则击球失误的概率就越高。
这时最应该练习的就是抢高点、迎球打的技术,利用好内旋与外旋,掌握好屈指与捻动。当掌握好手上“快”与“慢”的关系,即抢点快、出手慢、出球快。当你学到这一步,才会真正明白身体“放松”的意思。
其实羽毛球的击球只需手指发力,整个挥拍过程中,腰、大小臂、手腕等只起到带动和传导的作用,只有球拍击球的瞬间,全身肌肉紧张由手指发力将力量集中爆发出来。一旦领悟到了这点并积极改进,手上各部位的疼痛从此将不再困扰你。
解惑
此外,主观上讲,很多球友打球没有进步的原因,大都是和平时打球时一样,如同开车挂挡在“自动驾驶”上,不思索,不考虑。研究表明,超过40%的行动者每天执行的不是自己的决定,而是自身的习惯。所以,养成好的打球练球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打球前充分热身,打球后放松拉伸,看似这些不起眼的动作习惯,都能为你的羽球进步奠定基础。回家后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去训练最基本的挥拍动作,训练体能,训练羽球步法,并养成执行的习惯,你进步的空间才会不断开拓,进步的速度才会突飞猛进。
注:本篇文章转载至网络。
